在9年义务制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中,提出了“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这无疑是培养21世纪人材所必须的,因而也必将成为中考改革的目标,应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这个目标的提出,反映出国家在21世纪的全面迅猛发展中对人材的需要。这就是说,各类选拔性的考试都应选拔那些善于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简单的数学现象,愿意独立地分析和思考,会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试验、猜想、论证、辨析等思维活动,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有用之材,而淘汰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只能进行简单机械模仿、重复操作的,不能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人。
为适应改革的这种发展,中考命题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下面几种类型的题型数量将逐步减少,难度将适当控制,有的将在试卷中消失:
(1)只靠死记硬背就能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只能考查记忆力,而不能考查理解力,更无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只需按固定的程式进行操作,但过程冗长繁琐的题;
(3)毫无实际背景,仅不同的知识点人为地堆砌捏合在一起,又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
(4)需要艰难曲折的思考,需要较多的解题技巧而又没有实际意义的几何证明题;
(5)需要蹊跷思路、脱离学生实际思维水平的难度过高的题。
而为了体现改革的精神,在中考命题中,应设计出考查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探索性的问题,和考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性问题,这样的题型应包括:
(1)广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实际运作水平的题目,而这种题目仅靠背诵现成的结论却未必能圆满解答;
(2)在现实的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程式可以模仿,依靠的则是阅读和理解题目的内容,善于把生活的常识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再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使实际问题获得解决;
(3)求解时没有明确的解题目标的探索性问题。解题时只能依靠在实践中探索,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筛选来发现应有的结论。
在中考的改革中,命题方向,试卷的结构,题型特征都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认识的适应过程和教学内容、教法的改革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
北京东城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贺信淳